5月15日,鹽業專營體制下的河南省鹽務局直屬企業——河南省衛群多品種鹽有限公司在河南人民會堂舉行了鹽文化展。
這不僅是河南省初次如此類型的展覽,在全國同行業內,舉辦如此鹽文化展也是首次。
而在前不久,鄭州市自來水公司邀請市民到企業參觀,了解自來水生產過程;天然氣公司則與媒體一起,每周舉辦一次進社區活動,在為居民提供免費服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加強企業和消費者的溝通。
這只是壟斷企業加強與公眾溝通的一部分。其實,無論是鹽、自來水、還是天然氣、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公眾對這些產品也相當熟悉,但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些產品背后的企業,更不會了解他們。
當然,這些壟斷企業也有被高頻率提及的時候,但這并不能增加公眾對它們的好感,因為那往往會伴隨著公共產品的漲價。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一位企業的負責人委屈地說,“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大眾只有在出現問題時,才會注意到我們。”
壟斷企業的覺醒
“金黃色的沙漠,渺無人煙的曠野,一位中國石油的員工站在火紅色的加油站大廳下,熱情地等待著每一個有可能路過此地的過客……”中石油的這條以“不僅著眼于企業利益”為主題的形象廣告從3月份開始出現在央視的黃金時段。
與此同時,中海油、國家電網公司、鐵道部、中國電信等為代表的資源或市場壟斷型企業也開始在央視頻頻現身。這些曾經悶聲發大財的壟斷企業,開始在那些本屬于競爭性行業表演的央視黃金時段相互“媲美”。
其中,國家電網公司、中海油兩家企業還編制出了引人注目的2005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公開自己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成就,這在壟斷企業中是前所未有的。
這種明顯帶有“作秀”色彩的行為,自然遭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
“對于壟斷企業來說,在央視做廣告無疑是在增加消費者的成本。”鄭州金冊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河南財經學院MBA導師陳光明認為,“你一方面大喊你虧了,你承受不了,而另一方面你又大做廣告宣傳自己。這種行為的正面意義,可能是打擊了競爭同行,但老百姓是不買賬的,因為你們都是壟斷行業。”
但不容否認的是,這些企業開始意識到在經營上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其與社會的溝通和互動也開始變得不可缺少。正如國家電網公司所聲稱,“與社會各界實現有效系統的溝通,是公司勇于自我加壓、追求卓越的自覺行動。”
從這些國字頭企業的行為中,一些地方壟斷企業也受到了啟發,開始準備改良自己的溝通方式。
“我們明年的宣傳方案肯定會有所調整。”鄭州熱力總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說,他們已經注意到了目前的變化,但現在是供暖行業的休整期,還不適合展開大規模的宣傳工作。
鹽業、自來水、天然氣等行業已經開始行動。
2005年12月19日,順河路發生一起直徑300毫米的自來水管道爆管事故,鄭州市自來水公司管網搶修人員15分鐘趕到現場,2小時后恢復供水。
“如果是在5年前,同樣大小的爆管至少要10個小時才能修復。”鄭州市自來水公司宣傳處副處長賀春飚認為,在品牌建設上,他們更注重內部的強化管理,快速反應保供水就是他們企業品牌建設中的一部分。
鄭州燃氣股份公司則在幾年前就專門向電信部門申請了特服電話1600777;其燃氣工程施工管理在河南省首家獲得ISO9000質量認證;投入資金改善窗口形象,全省第一家注冊“鄭燃”標志。
品牌化探索
盡管壟斷企業進行了很大的努力,去樹立良好的形象,試圖改善與公眾的溝通方式,但目前來看卻收效甚微。
在談到鄭州市公用系統壟斷企業品牌建設的情況時,陳光明的評價是“基本沒有什么行動”。
他認為,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它們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你不得不接受,不論你愿意不愿意。只有它們不斷漲價的行為,老百姓才記憶最深。所以,談不上有什么品牌建設的行動。
對于目前在各個壟斷行業的一些服務品牌,陳光明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小的服務活動只是品牌建設中的一個較小的方面,談不上是品牌建設。”
那么企業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呢,青島公用壟斷企業的做法也許值得借鑒。
經過幾年的努力,青島市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市政公用“服務品牌群”:全市公用事業“12319”熱線、熱電“暖到家”、燃氣集團的“泰能”、自來水的“潤萬家”、環衛的“潔萬家”、排水的“惠萬家”等。
2005年年底,國家建設部在青島召開會議,推廣青島市政公用系統的品牌建設經驗。
品牌群的崛起,不僅帶動了青島市政公用系統工作流程、服務流程的全方位變革,行業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普遍增強,也大大提高了公用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直接促進了市政公用企業資本化運作和規模化發展。
1998年還依靠政府財政補貼的泰能集團,實現了集焦、氣、電、熱以及工程、貿易等六大板塊為一體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格局。到2003年,不僅補平政府補貼,而且還盈利1569萬元。
英國圣帕特里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ABB公司、西門子公司和加拿大益嘉公司等紛紛看中了“暖到家”品牌,相繼與熱電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使其開始走上國際經營和資本運作之路。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了青島方面的做法。”鄭州市公用事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說,青島方面的動作也引起了鄭州市公用事業局的關注,“但我們兩個城市的很多情況還是不一樣,我們這里一些壟斷行業都只有一家企業。另外,這種做法需要省里面采取統一措施。”
即便如此,該工作人員強調,“政府所能做的也只是引導,關鍵還是靠企業自身。”
未來之路
建立品牌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并不是為了盈利。正如一位壟斷企業工作人員所說:“你不可能因為不喜歡這些企業的產品,就不消費。因為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那么,這些企業為什么還要費心費力地去進行品牌建設呢?
該壟斷企業工作人員分析認為:“一是群眾的需要,二是市場的催生。”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對公共服務的期望值在不斷增長、服務要求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曾經是壟斷吃“皇糧”的各服務企業,也面臨著以市場求生存的轉型。
“其實品牌建設就是一種外在的軟約束。”鄭州市燃氣公司王曉同認為,在加強企業內部制度建設的同時,壟斷企業必須整合提升企業文化,以文化力增強凝聚力,以品牌效應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市政公用系統壟斷、半壟斷行業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升華與創新。
在鄭州市的公用企業中,鄭州市燃氣公司在2000年第一個推出了“首聞負責制”;第一個實施了“綠色通道”;尤其是燃氣公司成立的服務品牌——“牛師傅維修隊”,在廣大用戶中更是有口皆碑。
這顯然是一個多贏的選擇,用戶滿意了,企業麻煩減少了,經營成本降低了。
當然,也有壟斷企業認為,他們是公共行業,從節省成本的角度考慮,并不需要像真正的市場化企業那樣去做市場公關。只需要從內部不斷加強管理,制定一系列標準,包括采用國際ISO900等標準,服務好公眾就可以了。
“這種做法目前是對的,但政府一旦放開市場,前途不可預測。”陳光明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同時,他也為提升市政公用系統壟斷、半壟斷行業的服務水平,打造品牌,開出了自己的“藥方”:第一,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經營透明化,這是目前對消費者來說最好的品牌建設;第二,放下架子,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強化服務意識,(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這是應對競爭的強力法寶;第三,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人員素質,這是品牌建設也是應對競爭的基礎;第四,對于任何企業來說,你對得起顧客,顧客永遠不會拋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