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新區是湛江城市擴容提質的一個重要抓手。目前湛江正按照“科學規劃、從容建設、聚力發展、產城聯動、完善配套、建好機制”的戰略思路,全面啟動了海東新區的開發建設,正在謀劃建設的項目有70多個、總投資達1600多億元,今年開始動工的項目有46項、總投資600多億元,實現了新區開發建設的良好開局。
湛江最好的資源是海洋,港口是最大的優勢,項目則是最好的機遇,當前湛江正處于一個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市委市政府把加大生態保護的力度放在與加快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在經濟崛起和生態保護方面都能得到雙贏,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來的“美麗與發展共贏”的愿景。
湛江五年崛起的步伐鏗鏘有力,越來越受到媒體的關注。昨日下午,湛江代表團在駐地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時向媒體開放,大公報、中國日報、南方日報、中新社、廣東電視臺、南方網等多家媒體記者來到湛江代表團采訪。省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小華,全國人大代表、市長王中丙現場回答記者提問,直言湛江發展。
海東新區科學有序起步
海東新區作為湛江城市擴容提質的主戰場,也是粵東西北地區城市擴容提質的四大平臺之一,湛江將采取什么新舉措切實加快城市擴容提質進程?
劉小華說,當前湛江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把實施“工業立市”戰略作為做大做優經濟“蛋糕”的重中之重,要加快開創湛江的大工業時代,城市的擴容提質顯得十分迫切。大工業要有大城市支撐,大工業也一定會催生大城市的成長。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提出城市擴容提質這樣重大決策,對湛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海東新區是湛江城市擴容提質的一個重要抓手。
目前湛江正按照“科學規劃、從容建設、聚力發展、產城聯動、完善配套、建好機制”的戰略思路,以“拓展國際合作重要門戶、國家海洋戰略重大平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服務基地、粵西中心城市新興載體和南亞熱帶生態海灣新城”為定位,全面啟動了海東新區的開發建設,實行新區管委會與坡頭區委區政府合署辦公,集中政策、項目、人力、物力等資源,重點搞好起步區的建設,正在謀劃建設的項目有70多個、總投資達1600多億元,今年開始動工的項目有46項、總投資600多億元,實現了新區開發建設的良好開局。
五年崛起時 生態依然好
如何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劉小華說,(文章由活動策劃公司整理編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800萬湛江人民最引以為豪的優勢,也是湛江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在迎來大項目、大發展的機遇期,湛江有信心實現“豪情滿懷創大業、五年崛起看湛江”的奮斗目標,同時也要主動地思考能否經得起環境保護這一重大考驗,實現“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因此在謀求經濟趕超跨越的同時,十分注重對生態宜居環境的打造,包括在建成區內推動“五城同創”,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創建生態文明區城鎮村五年行動計劃等,提升生態文明程度,讓湛江在實現經濟崛起之時,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
劉小華還就南方網記者提出的“湛江如何加快對外海陸空交通網絡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經濟崛起和生態保護雙贏
大公報記者:湛江是一個適宜休閑旅游、“洗肺”的綠城,在加快重化工業等大項目建設的同時,如何解決綠色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王中丙說,作為海洋城市和生態型海灣城市,湛江最好的資源是海洋,港口是最大的優勢,項目則是最好的機遇,當前湛江正處于一個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也是在建重化項目比較多的時期,的確會給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市委市政府從一開始就把加大生態保護的力度放在與加快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
實際上,從謀劃項目開始,已經對項目的環境管理、污染排放、節能減排以及循環經濟這幾個方面都作了制度性或技術性的安排,使得項目投產時,能夠做到排放最低化,且達到國際標準,并盡可能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在經濟崛起和生態保護方面都能得到雙贏,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來的“美麗與發展共贏”的愿景。
城鎮化是湛江崛起強大引擎
湛江在推進科學城鎮化方面有何探索和實踐?
王中丙說,湛江正從三個層次、三個鏈條來科學規劃、從容建設、有序推進城鎮化進程,包括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加快推進5個縣城建成一定規模衛星城、加快推進20個鎮建成衛星鎮等,力爭盡快使湛江的城鎮化水平從目前的40%提高到6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為此,湛江正以推進海東新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建成區擴容提質,加快完善市內外各種交通運輸網絡建設、拉動城鎮化發展,大力開展校地、墾地、軍地等各個層面的合作。同時突出以人為本,加快社會建設,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從而促使城鎮化與工業化一道成為推動湛江五年崛起的強大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