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際關系與公共關系的聯系 |
在公共關系學來到中國30多年的時間里,對于公共關系的核心內容及概念界定仍然存在著較大分歧與比較混亂的認識,將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國際關系混為一一談的情況屢見不鮮。
國際關系是研究某國與他國之間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矛盾處理、實力較量的狀態;公共關系是研究社會上某一組織構建與其他社會組組織良好關系的管理手段。國際關系的內涵包括政治關系確定、邊界劃分、勢力范圍分割、軍事結盟及沖突解決等。國際關系的處理對一國的命運有深遠影響。公共關系的內涵包括組織對環境的調查、對溝通活動策劃與實施、對目標公眾的傳播與影響等。組織公共關系的好與壞決定了該組織在社會中的生存質量。
國際關系在外延上只局限于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國家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處理。從事國際關系活動的主體是政府,國際關系的工作人員是政府高級官員或政府所授權委托的代表,國際關系工作的客體即對象是政府及政府官員。而公共關系的主體可以是任何一個社會組織,其客體會涉及社會組織周邊的幾乎所有公眾,尤其是與之生存相關的顧客公眾、政府公眾、媒介公眾、社區公眾等,公共關系要處理的問題更加細致與繁復。
國際關系開展的手段大多通過外交渠道進行,如遞交國書、外交說明、外交照會、官方談判甚至軍事威脅或打擊等。國際關系中,為了贏得有利地位,一國不惜使用十分隱秘的計策,或突然拋出秘密武器來壓迫對方就范或讓步,國與國之間的斗爭,極盡斗智斗勇之策,很少講究規則甚至道德。而公共關系開展的手段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等來求得雙方共識的,使用的手段全部可以公開,開展公共關系的組織(也包括國家)會非常注意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或社會公德。
國際關系實現的目標是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主權、政治地位,并維護國家權益;公共關系實現的目標是構建一個社會組織在發展中順暢的生存環境,主要是與周邊的其他社會組織建立穩定良好的關系。因而,國際關系中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一定是平等的關系,而公共關系中雙方的關系一定是完全平等的關系。
國際關系與公共關系也有一些共同的內容,正是這些內容容易使公;公共關系與國際關系陷入模糊之中。
國際關系與公共關系都以與人打交道為主要工作方式。國際關系雖然與公共關系工作范疇不同,但大部分情況下二者的表現均是以人與人之間打立交道為主要工作內容,如二者都有互訪、談判等。
國際關系與公共關系都使用大眾傳播媒介。絕大部分情況下,國與國問的國際關系情況,會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來告知于天下,但告知的內容會非常謹慎,很多內容對媒體是永遠封閉的;而公共關系則將公開傳播作為影響公眾的最重要手段,只要要是能告知的,都會廣而告之。同時,國際關系公開的內容一般是事后結果,而公共關系則是前計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