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貺節,活動策劃
昨天(5日)上午,懷柔區第二屆天貺(讀“況”,意為“賜”)文化節在圣泉山景區舉行。在這個以“曬寶”為主要特色的民俗活動現場,景區內沿坡路鋪設的紅地毯上,除了有附近居民晾曬的農具、棉襖等老物件外,還有專家現場“曬本領”,活動策劃,向慕名前來的游客教授舞龍舞獅、辨認中草藥等技巧,使這里變成了民俗課堂。
農歷六月初六又名天貺節,民間在這一天有“曬伏”的習俗,就是民間曬被服、官家曬袍服、文人曬書籍,據說曬伏后可以防霉蛀。民俗專家趙書介紹說,“天貺節”在古時又名“亮寶會”,紀曉嵐曾于這一天在大庭廣眾之下“曝曬”肚皮,因為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寶貝就是肚里的學問。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可是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紅樓群芳圖》。”人群中,王兆明老先生正在展示自己的家藏寶貝,只見紙質發黃的古畫上,“金陵十二釵”的形象看起來鮮活亮麗,栩栩如生。王老先生說,這是他曾祖父那輩便傳下來的寶貝了。景區內的圣泉寺則晾曬出寺中珍藏的佛教典籍《大藏經》,這也堪稱是一部極為貴重的珍藏了。
曹乃生是當地知名中醫世家——曹家中醫的第四代傳人,這位老人曬的則是家傳的中醫知識。只見他早早準備好了十數種中草藥材,仔細教游人辨認和食用方法。另外,現場還有不少健康養生專家,向游客介紹避暑祛濕、消夏清涼的小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