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八人秋,活動策劃
八人秋的形狀,如同一個巨大的紡車圓鼓,上面可坐8人,故而得名。在松桃縣,當地人把這個活動稱為“擺秋”,是松桃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流傳于貴州銅仁、重慶秀山酉陽、湖南湘西等苗族地區。每逢佳節,苗族同胞都要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慶賀這些苗族民間節日, 而“八人秋” 則是節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項集娛樂、體育于一體的項目。
從貴陽出發,經貴新再轉到麻凱高速、玉凱高速,蓮花L3汽車一路飛奔,火紅色的車身在柏油路面留下一抹紅色光暈。按時速110公里的限速行駛,車的穩定性極好,毫無“飄”的感覺。甚至在高速過彎時,車身側傾和甩尾現象也不明顯。據介紹,這種良好的操控性主要來自于蓮花的底盤和懸掛系統。
經過近六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松桃縣城。松桃縣與重慶、湖南接壤,浪漫而又驚險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苗族八人秋”,在位于武陵山脈腹地的松桃,深受苗族同胞的喜愛。
八人秋的傳說
在當地流傳的苗族古歌中關于八人秋的來歷,是一個古老的親情故事。
91歲的楊巴樹是松桃木樹鄉爛泥村的苗族歌王,他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員外的女兒突然失蹤,為了尋找女兒,他請木匠作了一個形同紡車的秋千,當十里八鄉的人從四處來到秋千旁觀看轉秋的時候,女兒真的出現在他的面前。從此,當地的苗族同胞就會在節慶的日子,架上八人秋,以求幸福吉祥。
浪漫八人秋
據松桃縣民宗局副局長龍秀清介紹,“八人秋”擺秋是一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蘊含著豐富的苗族文化。
龍秀清說,關于“八人秋”,有另外一個版本的傳說:一位苗家小伙上山打獵,見天空中有一只叼著一只繡花鞋的老鷹,小伙用箭射下老鷹,拾到繡花鞋。苗家小伙為找到鞋的主人,特意做了一架八人秋放到趕秋會上供青年男女玩耍,在趕秋會上找到了鞋的主人——一個美麗多情的苗家姑娘。兩人最終喜結連理。于是,苗族男女常常通過蕩秋千這一方式進行情感交流,活動策劃公司,在秋千上對唱情歌,選定自已的意中人,且互贈禮物,定下終身。久而久之,這一活動演變成現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四對青年男女坐在秋千架上,秋千架下的人,用手推動形成動力,使其旋轉。速度可快可慢,快時只見秋千上的男女時而凌空飛轉,時而俯沖而下,動作驚險迭出,扣人心弦。慢時,坐秋的人,悠哉樂哉,好不快樂。”
秋千上的男女自由對歌,也可與觀看的男女互相對唱。秋架上的人換了又換,木制的秋架因為有了這些男女,而成了一個節日中最浪漫的物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