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有三大效應,其中一大是蝴蝶效應,大意為: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是,當蝴蝶的翅膀進行振動時,會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巨變。
旅游業的危機如果不及時將其抑制、扼殺在搖籃中,則很有可能招致滅頂之災。用西方民謠的闡釋則更為形象: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我們再來看一個中國的案例: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蔡桓公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沒有危機意識,扁鵲多次提醒,其無動于衷。而具體到企業,也要樹立危機意識: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張瑞敏: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比爾蓋茨也說,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
沒有危機意識的個人,將隨時面臨困難;沒有危機意識的企業,(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將隨時面臨經營的困境。正因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成就了今日的海爾;正因為“十八個月破產臨期”的觀念,才締造了巨大的電子帝國。
老北京餐館有個古老的“危機公關”傳統:店小二惹食客生氣、或者闖了禍了,老板一定要讓肇事的店小二扛著鋪蓋卷,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從食客眼前走出大門,這是老板作秀給食客消氣的,表示他得罪了您,我就馬上讓他走人!其實呢,店小二轉身從后門回來,放下鋪蓋卷就刷盤子去了。
但總的來說——公關危機在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危機,最重要的是預防它的發生,并預見可能發生的危機。企業越早認識到存在的威脅,越早采取適當的行動,越有可能控制住問題的發展。從國內外企業應對危機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可以得出結論,對危機進行預防是企業抵御危機侵害的有力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