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應對媒體的領導,就是在隨時制造第二場危機。
別輕視“第二場危機”
這幾年,中國經濟整體形勢是不錯的。但是大家突然發現,發生了很多一票否決的問題。比如:企業做得再好,媒體抓住你一個問題報道爆炒,幾月之內,這個企業就會成為萬人唾罵的罪人,大家都覺得你從來就沒做過好事。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的時代到來了,沒有突發事件是“非常態”。
北京地區1997年發生的事件多于2007年,但是大家都認為2007年突發事件更多,而1997年很安全。為什么?因為10年前我們的媒體不發達,但是現在,互聯網已特別發達。互聯網上謠言一旦產生,那就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008年發生了一連串的突發事件,而我們媒體已經進入非常快速發展的時代,(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記者總是處于“饑餓”狀態,因此解決突發事件后中外記者帶來的挑戰,不可掉以輕心。不懂得應對媒體的“媒體盲”領導,不會說話將帶來嚴重后果,那就是在隨時制造第二場危機。
快講事實慎講原因
突發事件發生后,大家到底該怎么做?
記者在得不到足夠信息時,比如:采訪遭拒,記者就可能用以下途徑報道:1.“實話實說”被拒絕以及失敗的全過程;2.炒以往丑聞的“回鍋肉”,典型的有安徽阜陽“手足口病”報道,將以往艾滋病、毒奶粉的丑聞又刊登出來;3.放大“對立面”言論,實行“缺席審判”,若是采訪不到相關領導,記者會采訪一些不喜歡你、跟你有矛盾的人,讓這些人來說話,這樣的影響和破壞是最嚴重的。
不及時發布準確信息,倒霉的就是自己。因此,要健全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機制,及時發布準確信息。
山東火車相撞事件,張德江副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親臨現場指揮,總理指示“換位思考,善解人意,透明公正”。換位思考,就是知道記者也不容易;善解人意,理解記者也有生氣的權利;透明公正,即這樣的事件應該透明公正地處理。于是中央媒體24小時滾動播報,事情就處理得很好,三天后各方面便沒有了負面言論。總結起來,就是“通過提供信息來控制信息”,“通過服務媒體來獲得媒體配合”。
今年的拉薩騷亂事件,外交部允許一批外國記者進入拉薩采訪,三天后,效果便很好,比較理想。于是中央決定,以后突發事件要第一時間發布記者招待會——“快講事實,慎講原因”。
“八加十”黃金法則
應對事故的發生:
1.必須,也只能講真話,千萬不能撒謊,且注意實據。
2.采訪零拒絕,如有可能,把壞消息一次說完。長痛不如短痛。
3.學會道歉,降低輿論期待,不說大話。主要領導應主動道歉。
4.依照計劃,保持對內對外口徑說法一致。
5.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讓相關主要領導接受采訪,讓記者跟著主新聞渠道走。
6.善于找盟友,善用專家等“第三方”意見。
7.記住“非典”經驗: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8.重視互聯網,連續提供原始權威信息。保證自己的網站內容豐富,及時咨詢。
應對記者的采訪:
1.必須清楚記者要什么?(1)索要采訪提綱、回收采訪申請表/信息表。設計表格讓記者填,包括:姓名、單位、電話、何時發稿、如何發稿等等,甚至可以要到達航班、離開航班、如何吃飯等細節信息。總之,知道的信息越多越好。(2)上網搜索記者,了解記者相關信息,與記者處好關系。(3)與上級及時通氣,與各方統一口徑。
2.必須清楚你要說什么?(1)預測問題,制定口徑。預測問題時要把握好時間,盡量不多說;(2)適當演練,制作要點驗收單。把該說的東西列出來,在采訪時要把自己該說的東西都說完。
3.兵貴神速,及時回應。(1)快講事實,慎講原因;(2)兩小時內必須發言,每天發布2~3次;(3)對所有主流媒體發布渠道實施全員啟動。
4.臨陣磨槍,穩健行事。(1)不激怒媒體,不沖動妄言;(2)在兩小時額度內可“臨陣磨槍”;(3)謹慎對待甚至婉拒所有陌生電話采訪。
5.只傳達精準和被授權信息。(1)沒有確認,絕不發布;(2)守土有責,不缺位,不越位;(3)堅定自信,斬釘截鐵。
6.讓記者引用你的話。(1)精心構思策劃,像記者一樣思考;(2)長篇大論不如入耳、入腦、入心的一句話。
7.“滿足”記者需求,亦善于過渡。(1)并非一切問題均需回答;(2)避讓敏感話題,善于轉移視線;(3)善用口徑、法規、宏觀政策回答微觀問題。
8.避免模糊,及時澄清,不留遺憾。(1)關注記者認知錯誤,回答問題之前必須逐條糾正;(2)簡短準確,直入主題,不被引誘。
9.尊重記者,有理有節。(1)不吵架,不打人,不藐視;(2)改善管理模式,加強針對性服務。
10.全程參與,保持警覺到最后。(1)真誠溝通,但依舊內外有別;(2)記者可以報道一切他們聽到、看到的東西。
企業要做媒體的盟友與合作者。若是用好了媒體,你會發現媒體真是一個好東西,有時還會給你的企業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