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策劃 加快推進金控集團建設和金融綜合經營是當前中國必須做的。理論與實踐證明,綜合化經營仍然是國際金融發展的主流,也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宏觀層面上,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快推進金融綜合經營和金控集團建設,就必須把金控集團的建設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在微觀層面即金融控股公司自身發展上,必需探索積極、漸進、穩健、規范的自強之路。
|
加快推進金控集團建設和金融綜合經營是當前中國必須做的。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快推進金融綜合經營和金控集團建設,就必須把金控集團的建設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
理論與實踐證明,綜合化經營仍然是國際金融發展的主流,也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宏觀層面上,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快推進金融綜合經營和金控集團建設,就必須把金控集團的建設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在微觀層面即金融控股公司自身發展上,必需探索積極、漸進、穩健、規范的自強之路。
國家金融戰略中的金控定位
1.現代國際金融競爭奉行多維戰略
現代國際金融競爭是綜合性、全方位的競爭,既有金融市場廣度、深度之間的競爭,也有金融工具多樣化、適用性之間的競爭。而最能代表一國金融競爭實力的無疑是擁有龐大金融資產和眾多金融工具、具有先進文化和較強創新能力的金控控股集團。在現當代,國家之間的金融競爭已聚焦于金融航母式的綜合性立體性多維度競爭。
2.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金融結構?
金融市場應該是多樣化的市場。從金融體系結構看,既應有代表一國金融競爭實力的大型金控集團,也應該有能給市場帶來充分活力和競爭性的各種中小金融機構。前者是中國金融的“國家隊”,代表中國金融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體現中國金融國際地位;后者是中國金融的本土基礎,服務于國內市場不同層次的需要。
3.立法支撐
在實踐基礎上逐步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金控集團主體定位、治理結構、經營機制等,以法律規范引導業態發展。吸取國內外經驗教訓,防止各種金融混合體“野蠻生長”。
4.金融綜合經營監管機制
借鑒國際經驗,探索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綜合金融監管體系,從體制和技術層面改革完善功能性監管,加強對資本金、流動性、杠桿率、風險等方面的監管要求,避免監管真空和重復監管。專業化監管必須與綜合化監管相結合,否則,監管越具體,效率越低下。
金控集團自身的戰略與策略
1.突出主營業務,培育有競爭力的核心企業
核心企業是打造集團強有力公共平臺的基礎,是實現集團資源共享和協同效應的關鍵,它能對集團內其他子公司施加足夠的輔佐和影響,因此應重視核心企業競爭力的培育。除加強核心企業競爭能力培育外,要對其他子公司科學規劃、合理定位,明晰其在整個集團發展中的位置。
2.建立良好的治理結構
按照以下五個標準加強金控集團的治理結構建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有效制衡和良性互動;依賴規則的力量而非人治的力量進行管理;集團能為旗下企業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真正降低經營成本,而不是起阻礙作用,或增加管理層級、降低效率;集團內各子公司間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計價體系,促進資源共享和組織協同;有效的防火墻制度,規范關聯交易;科學的集團內部資本配置機制和財務核算體系。
3.強化集團總部功能
總部偏弱是多數控股集團的通病,需要很好解決。一是完善體制機制。按照集約、扁平、高效、合規的原則設立組織機構,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二是加強風險管控。加快建立“防火墻”機制,重點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傳播,強化內部控制和稽核審計,建立危機預案和處理機制。三是強化總部服務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在重大關系協調、重要活動策劃、戰略資源整合、宏觀經濟研究、企業間信息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是優化對子公司的管理。完善對派出董、監事的管理,完善對子公司的績效考評機制,強化資本管理,加強財務控制、戰略管控和合規管理,完善信息披露等。
4.穩妥推進國際化進程
金控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配合企業“走出去”,也是為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但在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要充分考慮各種風險,需量力而行、穩妥推進。
5.搭建體制機制平臺,實現交叉銷售與資源整合
要提供一種集團層面的公共資源分享機制,實現交叉銷售和資源整合,使范圍經濟和協調效應得到發揮。這樣可以降低子公司和集團整體的經營成本,真正發揮“1+1>2”的協同效應。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戰略決策、資本管理、產品創新、技術信息、內部激勵等方面的綜合支撐。
6.重視信息技術在金控集團中的應用
加強應用系統建設,充分利于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延長管理半徑。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加強復合性產品創新,拓展經營新領域。
7.明晰戰略定位與戰略目標
金控集團都有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共同目標,然而實現途徑各有不同。這就需要加強戰略規劃,明晰發展方向,以發展戰略統領集團的各項工作。但由于發展基礎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不同,每家金控集團的發展戰略應具有自身特色。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厘清業務邊界。
8.形成一批有市場領導力的企業家和專家團隊
加強金控集團五類急需人才的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開拓型經營人才、理論與實踐結合型戰略人才、專家型專業人才、技術人才。要特別重視領導層和骨干團隊的培養,他們是保證金控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最近在國務院頒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引導具備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明確綜合經營戰略、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展綜合經營試點,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引導試點金融機構根據自身風險管控能力和比較優勢選擇金融業綜合經營模式。推動中信集團公司和光大集團公司深化改革,辦成真正規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加強綜合經營機構的并表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金融業綜合經營風險監測體系和有效的‘防火墻’制度,合理確定各類業務的風險限額和風險容忍度,制定有效的風險隔離措施。”這意味著中國的綜合金融和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已列入國家金融戰略。我們相信,經過艱苦的實踐和理論探索,中國金融業必將完成其政策、體制、組織和技術創新,實現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
本報告作者為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經濟學博士,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美國經濟學會理事,清華大學金融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校外導師,外交學院兼職教授。本文是根據作者在清華大學金融學院、國家行政學院、光大集團黨校幾次講座整理。
關鍵詞索引:活動策劃 加快 推進 金控集團 建設 金融 綜合 經營 當前 中國 必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