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縣,首屆挹婁文化節,活動策劃
9月19日,秋高氣爽、云淡風清,為了更好地傳承滿族民俗、弘揚滿族文化,由民間滿族同胞及滿族文化愛好者自發組織舉辦的友誼縣首屆挹婁文化節在鳳林古城隆重舉行。
上午9時19分,喜慶的鞭炮聲拉開了首屆友誼縣挹婁文化節的序幕。上供品、獻牲、頌祭文、頌神鼓、唱神調、祈福狂歡、薩滿升香,在悠揚大氣的禮樂聲中,前來祭祀的滿族后裔肅立于滿族先祖挹婁國王辱雞的畫像前,點燃手中的祭香,以滿族特有的禮節方式虔誠地向先祖叩拜行禮。昔日的挹婁王都、歷經千年滄桑的鳳林古城被香煙所圍繞。
據了解,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活動策劃,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肅慎新開流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都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據考古發現,在1800多年前的漢魏時期,滿族先祖挹婁人,曾有10萬余人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的七星河畔居住。考古發掘出的挹婁王城,規模宏大,占地100多萬平方米,而且排水、城墻、防御體系等各項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歷史證明,滿族的先祖——挹婁人是這片沃土的真正主人,他們是這里開疆拓土的先驅者。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采集漁獵,拓荒農作,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友誼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這些文物遺存的發現,打破了“北大荒亙古荒原無人煙”的傳說,改寫了三江平原的拓荒史,填補了黑龍江省區域漢魏時期歷史的空白。
“鳳林古城”自發現以來,引起了全國各地滿族后人的高度關注,每年春秋兩季都有許多滿族人前來祭祖。2009年,友誼縣挹婁文化研究會決定將每年的9月19日確定為挹婁文化節。挹婁文化研究會將在每年的挹婁文化節當中,推出“挹婁文化藝術品展覽”、“滿族收藏品展覽”、“滿族文化體育活動展示”等系列活動。
首屆挹婁文化節上,友誼縣民間滿族人士及滿族文化愛好者還自編自演了大型原生態歌舞劇《古挹婁》,重現了1800年前,挹婁先民在友誼這片神奇的沃土上披荊斬棘、開疆辟土的歲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薩滿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省松花江文化研究所所長、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滿族后人關云蛟表示,將繼承祖先遺志、發揚滿族祖先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此次文化節不但圓了滿族同胞尋根祭祖、傳承滿族文化的心愿,同時也將友誼縣悠久的挹婁文化全面地呈現給了世人,從而使人們更深地了解滿族文化、更好地了解友誼縣。
市文管局、縣文化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文化節,并祝賀友誼縣首屆挹婁文化節成功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