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收購德國PM公司半年之后,三一重工重新挑起收購小路條問題的口水戰。引起當時“小路條”先得者——中聯重科的強烈抗議。有關傳媒人士認為,在輿論公關方面,三一重工確實技高一籌,中聯重科無法望其項背。`
6月6日,三一重工高層通過接受媒體專訪的方式,指責同城競爭對手企業,在獲得收購要約的第三天,就啟動國內申報程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小路條”行為,沒有遵守契約精神,并將中聯重科失敗于此次收購歸結于這一原因,再一次將兩家企業推向了口水戰。
上周,中聯重科在其官網發布《嚴正聲明》。《聲明》詳細描述了中聯重科競購PM公司和獲得“小路條”的全過程,指出中聯重科獲得“小路條”不僅是嚴格遵循中國國家法律的需要,,而且得到了目標公司的認可,“是一個企業契約精神和誠信的真正體現”。“本次競標的最終結果,是價格競爭、政府協調和本公司顧全大局的共同結果。”《聲明》最后表示公司對“所述全部事實承擔法律責任,也敦請相關企業及個人,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做遵紀守法的企業和個人。”
一件半年前的舊事,何以在此時又一次挑起“口水戰”?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表示,對方挑起這樣的“口水戰”,顛倒黑白,一盆一盆地往對手身上潑臟水,既無恥,也無聊。“我們嚴格地依照國家規定和商業文明的契約精神操作此次收購,最后敗北于對手的價格優勢。作為一個失敗者,我們沒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對手以金錢炸彈的威力,以及以犧牲中國政府和中國法規尊嚴、踐踏現代商業文明的契約精神為代價,贏得了此次收購。贏了生意,輸了道德,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不知道對手為什么要挑起這么一場口水戰。”
不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傳媒人士卻表達了與孫昌軍不同的看法。這位人士認為,三一重工此時挑起這次口水戰其實很有意義。第一,可以轉移媒體對該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的視線,第二,通過貼標簽的方式使中聯重科不得不做出回應,從而使原因是不打“口水戰”而一直在輿論處于下風的中聯重科,不得不陷入“口水戰”之中難以脫身,第三,還可以讓公眾重溫一下中聯重科并購的失敗。
此舉一舉多得,三一重工的公關手段確實技高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