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楊秀宇(網名“立二拆四”)和員工秦志暉(網名“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揭開了多起網絡造謠事件的真相,同時也把鮮為人知的網絡水軍、網絡營銷帶入公眾視野。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嚴打對整個行業一定有很大的沖擊,會使得行業重新洗牌。從長遠看利大于弊,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商業環境”。
網絡公關的三個階段
“2011年到2013年,是網絡公關公司的衰落期。尤其是2012年,由于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遭遇不景氣。北京以外的一些企業,紛紛縮減公關和宣傳費用,成立自己的網絡運作團隊,網絡業務不再外包。也就是說市場上沒那么多錢了。”北京陳墨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CEO陳墨(原名邢念慶)說。
陳墨認為,在這種背景下,隨著這次嚴打,網絡公關公司將面臨著一場洗牌,弱者關閉或者消失,強者留下來甚至變得更強。
十幾年前,陳墨也只是天涯論壇的一名普通網友,后來成為網絡推手,后來成立了網絡公關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經發展到300多人的規模。
陳墨個人成長也見證著行業的發展過程。他自稱為網絡公關之父。
在他看來,網絡公關這個行業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005年到2007年,出現、萌芽階段。出現了以個人身份接單的網絡推手,陳墨就是其中一員。
“2007年之后,網絡營銷才開始進入經營領域,以前的網絡推手多數是零散的,之后才組合成為網絡公關公司。”陳墨說。
2008年到2010年,爆發、高速發展階段。一個標志是,工商局注冊的此類公司總數由2007年年底的不到百家,到2010年已經超過千家。
這個階段,網絡推手們很多已經完成了轉型。
“有向設計、動漫上轉型的,也有跳槽到一些傳統的廣告營銷公司的。奧美、電通身上都不乏有網絡公關的影子。這個階段,網絡營銷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有的公司模式很好,有的公司采用的手段很過火。這個行業的公司由少到多,一部分原因是利益的驅使,也有國家監管不嚴、標尺不明顯的因素。”陳默說,“在2010年之前,國家對于這個行業幾乎沒有任何管束。”
2011年到現在,衰落階段,也是行業重新洗牌階段。
“2011年之后,公司的數量幾乎沒有增加,甚至減少。一些在行業內還算知名的公司要么轉行要么干脆就消亡了。整個行業有業務萎縮的現象。公司破產的也不少。做得好的就會越做越大,不好的就關門,這也是市場檢驗后的結果。”
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實際上,在2010年,國家曾發起過對網絡黑社會的專項打擊行動。
陳墨說,與2010年的那次相比,此次的打擊有明顯的不同。“感覺就是上次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次是先行動后發聲,雨已經下起來后才聽到了雷聲。”
“聽說,這還是才剛剛開始?”盡管無法猜測此次專項打擊還有哪些行動,但是陳墨說,“我并不怕,我不在打擊的范疇之內,立二的手法是我們在第一階段之后就已經不用了。打擊會讓這個行業重新洗牌,客觀上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會更少一些。”
陳墨的自信源自他的公司業務模式的轉變。
陳墨坦誠,在網絡公關公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他也做過網絡推手,接過單。業務多起來之后,成立了公司,由一個團隊為客戶做網絡推廣。
“我的公司和立二的爾瑪公司都是屬于從零起步,滾動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階段,比較典型的公司還包括一些傳統廣告公司設立的二級公司(比如口碑胡同)和一些傳統廣告公司設立的網絡部門。”
在行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陳墨更加注重強化團隊的創意和服務能力,弱化水軍和炒作的痕跡。
“我們的產品線得到了不斷拓展。”陳墨說。
立二拆四曾經的創業合伙人非常阿鋒(原名曹廣鋒)說:“事實證明,這些年那些業務能力強、名譽良好的網絡公關公司更容易存活下來,擁有大公司用戶才是正路,而這些公司也會注重網絡公關公司的名譽。”
是不是每個網絡公關公司背后都有一支水軍隊伍?
“我們在需要的時候會選擇外包,也就是我們不養水軍。”陳墨對記者說,“立二事件出現后,有一些網絡公關公司站出來說沒有水軍,其實不是不用水軍,而是公司不雇傭水軍。”
水軍是一個略帶貶義的名詞,但是陳墨認為,水軍更像是一種臨時工,他們以團隊或者公司的名義存在,角色像是分銷員。
關于這次嚴厲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陳墨有以下看法:一,這次嚴打對整個行業一定有很大的沖擊,使得行業重新洗牌;二,客戶會對網絡營銷產生不安,投入會少,也會有減停的現象;三,一直運作比較好的公司會增加有力的資源,,不好的就會被淘汰掉;四,網絡公關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對這個產業的投入會越來越大。從長遠看利大于弊,也將營造出良好的商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