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傍晚,某網站披露,美國紐約及納斯達克兩大交易所已經和阿里巴巴集團展開了實際性接洽。一時間,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新聞再次引爆互聯網。這家估值在1200億美元的公司,如果上市,將成為近年來全球科技產業最大規模的IPO。
昨晚十點,《新聞縱橫》編輯撥通了阿里巴巴集團公關總監楊磊的電話。對方回應,兩大證券交易所的確已經認同了阿里巴巴集團為上市祭出的合伙人制度,但對于為何選擇在美上市等具體問題暫時不方便對外披露。
楊磊:我們獲得了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書面確認,對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包括對董事會的提名符合上市規定,因為我們涉及一些技術上的原因,我們只能說我們已經獲得這個確認,沒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披露的。
剛剛楊磊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就是"合伙人制度",具體來講就是由持股的管理層提名董事會成員再提交股東大會投票通過。有人把他直白的評價為是一種凌駕于股東大會之上的權力架構。這也是阿里巴巴舍近求遠,棄港投美的主要原因。
互聯網獨立評論人洪波:因為香港沒有說以自己的人提名董事會成員這樣的口子,他們更多的還是根據同股同權,就是你有多少股票你就享有多少權利這樣的一種原則,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顯然跟這樣的原則是有沖突的,在美國上市管理層持有的股份享有更高的投票權,這個是允許的,類似的比方說谷歌、Facebook的上市都是采用這樣的一種架構。
有人評論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為了維護小集團私利,畢竟"退休后"的馬云也僅僅持股7%。香港交易所"同股同權"的原則顯然挑戰了管理層和公司元老對企業的控制權。當然,你也可以把解讀成,避免投資人為短期利益妨礙公司長期價值實現的不得已之舉。貶也好,捧也罷,為了堅持"合伙人制度",阿里對香港交易所的"利誘"與"撒嬌"均以失敗告終,分手已成定局。那赴美上市,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又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洪波:在美國上市一個是很多的投資者并不熟悉阿里巴巴這家公司,對于阿里巴巴另外一個不利就是整個美國的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的這種嚴格規定,未來必須得讓自己更加透明的外部條件,要求你必須得更加透明。另外一點就是投資者的訴訟,因為美國有這樣的一種訴訟的文化,而且它通過這種訴訟來迫使企業更加透明,阿里巴巴可能還有很多的東西,比方說當年的支付寶私有化的問題,比方說它跟其他的相關聯的公司的關系問題,這些關系是不是能夠通過上市公司的透明的披露讓投資者都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話就有可能會引發大量的訴訟,這個也是阿里巴巴不得不去面對的。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可能遇到得更嚴苛的信息透明、更大的訴訟風險,與其他在美上市的企業并無二致。而根據阿里巴巴和雅虎在此前達成的約定,公司也只有在2015年底前上市,,才能繼續回購雅虎所持股權。因此,無論是為了"贖身"還是為了"發展","上市"對于阿里集團來說都已經是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