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于撰寫網帖嚴詞攻擊金龍魚食用油,魯花的公關公司北京贊伯營銷策劃總監郭成林因涉嫌損害商譽罪被深圳警方逮捕。6月8日,魯花集團表示,北京贊伯并不是魯花集團的公關公司,郭成林撰寫的文章屬于個人行為。北京贊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稱不太清楚此事。面對事實,當事企業和公關公司的態度令人不齒。
此時距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蒙牛伊利惡意營銷事件”還不到一年。201年10月,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因利用網絡媒體惡意損害伊利集團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而被捕,(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蒙牛乳業兒童奶負責人安某也同時被捕。
稍早一點,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含三聚氰胺被媒體曝光之后,一份公關代理公司向三鹿提案的“危機公關文件”在網上廣為流傳,而這個所謂的危機公關提案,由于其違背良知罔顧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而備受社會和業界詬病,也損害了公關行業的社會聲譽。
在2008年三鹿事件以后,公共關系專業媒體《國際公關》雜志專門邀請業界知名公關公司負責人就“公共關系職業操守”這一話題展開座談并呼吁行業加強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而時至今日,這些不良現象不減反增,不得不令人嘆息。這樣的故事一再上演,對繁榮的中國公關業再次敲響警鐘。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硯農曾經撰文提到:“在大量危機事件的突發和平息的過程中,在一個個品牌神話的創立和泡沫的破滅里,中國公共關系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機,同時公關專業化和公關的倫理也在接受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公關公司做執行、做客戶的手和腳并不可怕,完美的執行同樣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喪失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淪為打手和替罪羔羊才可悲。對于客戶方的不當行為,公關公司應盡可能去就糾正或者勇敢拒絕。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曾表示,公共關系做的是影響輿論的工作,所以風險很大。公共關系傳播與溝通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原則,以道德為準則。2011年4月,中央外宣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從今年4月中旬起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為期2個月的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網絡公關行為。6月7日,55家從事非法網絡公關活動的網站近日被依法關閉,個別標榜“危機公關”能力強大的網絡公關公司赫然在列。
筆者認為,公關從業者應致力于通過專業的公共關系服務為企業創造價值,且堅信專業的公共關系服務必定能為組織品牌塑造、產品行銷提供有力的輿論保障,為組織的成功提供重要支持。作為品牌的塑造者,公關顧問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應該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前提,我們有可能在專業公共關系顧問的職業道路上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 (作者系北京安迪智信公關顧問有限公司CEO、資深公共關系顧問 沈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