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曼谷4月29日電(記者黎藜)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第69屆年會部長級會議29日在其總部泰國曼谷開幕。與會代表就亞太地區如何化解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頻繁出現的危機與挑戰、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會議為期3天,以“抓住機遇,加強抵御自然災害和重大經濟危機的能力”為主題,共有40多位來自亞太經社會成員的領導人、部長級官員和代表出席會議。
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諾琳·海澤說,在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下,亞太地區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但也面臨社會不公平、自然資源缺乏、氣候變化和貧困等諸多挑戰。為確保一個具有活力、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亞太地區不能繼續走老路,需適時進行“轉型化的變革”,需要來自各國領導層的集合力量。
聯合國副秘書長埃利亞松認為,就整個地區而言,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南南合作”、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文章由上海公關公司整理編輯),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就各國國內來看,各國應加大對體制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升抵御經濟危機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埃利亞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性。他說,經濟發展兼顧環境保護,才能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
泰國副總理博巴索認為,為應對未來不可預見的各種危機,必須加強地區的互聯互通,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馬朝旭在發言中建議,亞太地區為有效應對各種危機與挑戰,應當以實現地區和平穩定為基本前提,以推動經濟復蘇、增長和就業為堅實基礎,以深化國際金融和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為有力保障,以建立開放均衡、普惠共贏的貿易體制為持續動力,以堅持可持續發展為必然選擇,以合作應對為有效途徑。
緬甸總統吳登盛強調亞太地區最不發達國家提高應對危機能力的必要性。他說,全球經濟發展將繼續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最貧窮和最脆弱的國家將承受最大的沖擊。
東帝汶總理古斯芒提出,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是一個“從上至下”的過程,而應是讓所有人都享受到其成果。
此次會議中,與會代表還圍繞“可持續發展與2015年后發展議程”、“地區內南南合作”為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總部位于曼谷的亞太經社會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下屬5個區域委員會之一,是聯合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政府間綜合性經濟社會組織。
|